民生主义 [ mín shēng zhǔ yì ] 词语

[ mín shēng zhǔ yì ]

三民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见〖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英语:people's livelihood)为孙中山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一。在成立中国同盟会时提出。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溃疡的批判和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同情”。孙中山把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简称为“涨价...

  1. 三民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

1 孙中山社会主义理论即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旨归是消除资本主义弊端。


2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容之一。


3 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定性为“主观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资本主义”尚有存疑。


4 他一方面赞赏社会主义理论,吸收了一些思想形成了民生主义学说,同时也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


5 康有为的世界大同理想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就体现了现代化追求与社会主义选择统一的意向。


>>更多造句

principle of people's livelihood, the third of Dr Sun Yat-sen's 孙中山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三民主义 (at the time, meaning redistribution of wealth, self-sufficiency and internal 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