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讳 [ nèi huì ] 词语

[ nèi huì ]

1.谓讳言国内或家内之恶事。《穀梁传·桓公十七年》:“夏,五月,丙午,及 齐 师战于 郎,内讳败,举其可道者也。”《公羊传·宣公元年》“公子遂 如 齐 逆女”汉 何休 注:“有母言如者,缘内讳,无贬公文。”

2.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晋书·王述传》:“初至,主簿请讳。报曰:‘亡祖先君,名播海内,远近所知;内讳不出门;餘无所讳。’”《宋书·谢弘微传》:“弘微 本名 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内讳,读音nèi huì,汉语词语,谓讳言国内或家内之恶事,出自《谷梁传·桓公十七年》;也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出自《晋书·王述传》。

  1. 谓讳言国内或家内之恶事。

    《穀梁传·桓公十七年》:“夏,五月,丙午,及 齐 师战于 郎 ,内讳败,举其可道者也。”《公羊传·宣公元年》“ 公子遂 如 齐 逆女” 汉 何休 注:“有母言如者,缘内讳,无贬公文。”

  2. 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

    《晋书·王述传》:“初至,主簿请讳。报曰:‘亡祖先君,名播海内,远近所知;内讳不出门;餘无所讳。’”《宋书·谢弘微传》:“ 弘微 本名 密 ,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Tab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