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 [ yí niào ] 词语

[ yí niào ]

1.尿液的无意识排出。小儿夜间遗尿常为大脑发育尚不完全所致,随年龄增长可以改变。

2.中医病证名。肾虚所致。

遗尿症(Enuresis)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1. 亦作“ 遗溺 ”。不自主的排尿。三岁以前的遗尿是生理性的。三岁以后的遗尿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病气疝,客於膀胱,难於前后溲,而溺赤。病见寒气则遗溺,使人腹肿。”《灵枢经·九针论》:“膀胱不约为遗溺,下焦溢为水。”《医宗金鉴·杂要心法要诀·小便闭癃遗尿不禁总括》:“膀胱热结为癃闭,寒虚遗尿与不禁。”注:“膀胱寒虚,轻者为遗尿,重者为不禁……不知而尿出,谓之遗尿。”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鸡》:“﹝屎白﹞:主治消渴伤寒寒热,破石淋及转筋,利小便,止遗尿。……产后遗溺不禁,鸡矢烧灰,酒服方寸匕。” 清 朱彭 《楼居吟》:“一女襁褓泣呱呱,中宵遗溺相叫呼。”

  2. 撒尿;解小便。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九:“ 虞经臣 作帅,宴客楼下,蟒忽遗溺,正中一武臣之肩,须臾,皮肉溃烂成疮,得妙药治之方愈。”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报应·孽报》:“无赖犹訕谤不已,且对神像遗溺。”亦指排泄的便尿。《扫迷帚》第二一回:“至则门外遗尿满地,臭气衝天。”

1 用于肾阳不足之遗尿、或先天不足或房劳伤肾或年高肾衰引起的夜尿多或睡中遗尿、腰膝酸软冷痛,可与益智仁、桑螵蛸、覆盆子同用。


2 桑螵蛸能补肾固精及缩尿,主要用于肾气不固所致的遗尿,小便频数及遗精早泄等证,尤常用于小儿遗尿,常配益智仁、菟丝子、黄芪等同用。


3 从上可知,鹿角霜实为补肾阳,治肾虚遗尿之佳品。


4 中医认为,益智仁性辛温,归肾脾经,具有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下元虚寒、遗精、遗尿、小便频、脾胃虚寒、腹痛吐泻等病症。


5 其性味辛温,具有通窍、发散、通乳、利尿、健脾、解毒等功效,对治疗伤风感冒、产后血晕、恶疮疔毒、小儿遗尿等有一定效果。


>>更多造句

bed-wetting; enur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