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莽 [ fú mǎng ] 词语

[ fú mǎng ]

《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莽,丛生的草木。后以“伏莽”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潜藏的寇盗。

fú mǎng ㄈㄨˊ ㄇㄤˇ 伏莽 《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莽,丛生的草木。后以“伏莽”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潜藏的寇盗。 唐 李德裕 《授王元逵平章事制》:“始擒伏莽之戎,遽拔升天之险。” 清 黄宗羲 《阎公神道碑铭》:“伏莽一发,必不可支。”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方今伏莽时闻,灾荒频见。”

  1. 《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莽,丛生的草木。后以“伏莽”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潜藏的寇盗。

    唐 李德裕 《授王元逵平章事制》:“始擒伏莽之戎,遽拔升天之险。” 清 黄宗羲 《阎公神道碑铭》:“伏莽一发,必不可支。”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方今伏莽时闻,灾荒频见。”

1 方今时事日非,国势益促,外有强邻环视,内有伏莽堪虞。


2 盗贼伏莽,徒慑国威不敢肆耳,今知朝廷畏怯,睥睨之渐必开。


3 如有人违法不纳,即科重罪,贫民无自谋生,富民亦不能自保,当时草泽中间,已多伏莽,再加蠹胥猾吏,代为驱迫良民,叫他去投盗贼,于是愈聚愈众,到处揭竿。


4 查明盱眙 来安两县交界之古城镇地方并与江苏六合县接壤,该处地僻人稀,向多伏莽,此拿彼窜,最易藏奸。


5 既至清江浦,捻不得下窜,遂由沭阳西走郓城,而纠合各方伏莽攻扑雉河。


>>更多造句

bandits hiding in the jung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