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言诗体成熟速度为什么不?

五言七言诗体成熟速度为什么不同。产生于春秋的《诗经》中的民歌,基夲都采用四言句式,随着社会发展,文化进步,到了汉代,四言诗已不能满足诗歌表达的需要,于是诗歌产生了发展和变革,在民歌中产生了五言句为主的作品。(在此以前也有五言民谣的出现,但未成气侯)新的诗体引起文人的喜爱,他们开始收集和创作五言诗,有名是文人选编的《古诗十九首》。很快五言诗成为主流。同时,民间的七言民歌也大量问世,但比五言诗犮展较慢,原因1.七言歌谣入乐较晚,直到晋代才被采入乐府。一般文人轻视七言体,称其体小而俗。因此难以普及,而五言诗容易配乐,建安时升为正体,发展迅速。2.七言民歌,语体长,处理音节竒偶变化难,一时难以掌握,故作者较少。缺少配乐传唱,未得到官府文人重视,是七言诗发展慢的主要原因。文人始写七言诗是建安时期的曹丕,作品《燕歌行》。成熟的七言诗是南北朝宋代人鲍照所作,篇名《行路难》,从此拓宽了诗歌发展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