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在结尾_词典1 / 2 页
位置:

词语 青堂羌 [ qīng táng qiāng ]青堂羌造句

词语解释 古代少数民族名。 吐蕃 的一支。 宋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 青堂羌 ,善锻甲,铁色青黑,莹彻可鉴毛发。” 宋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 青党羌 ,本 吐蕃 别族, 唐 末,蕃将 尚恐热 作乱,率众归中国,境内离散。”

词语 西羌 [ xī qiāng ]西羌造句

西羌出自三苗,是羌族的别支,三代以后居于河西、赐支河和湟河之间。战国时,羌族兴盛,有蓖中种(即越锚羌)、白马种(即广汉羌)和参良种(即武都羌)等等。

词语 参狼羌 [ cān láng qiāng ]参狼羌造句

古羌人的一支 。主要分布在今甘肃省南部武都地区,尤其是白龙江一带。白龙江古称羌水,以其上源有参狼谷而得名,陇西地区亦有其种。史称“参狼羌在武都胜兵数千人”,人口必有数万。因在武都,又称“武都羌”或“参狼种武都羌”。由于与白马羌分布交错,关系密切,故有称之为“广汉塞外参狼种羌”或“武都塞上白马羌”的。

词语 广汉羌 [ guǎng hàn qiāng ]广汉羌造句

汉羌(广汉羌) 羌族的一支,居古 广汉 地。《后汉书·西羌传·羌无戈爰剑》:“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氂牛种 , 越巂羌是也;或为白马种 , 广汉羌是也。” 早在战国初年,秦献公出兵攻掠羌地,酋长卬避秦兵,率部众向南方迁徙,与青海诸羌隔绝。后来卬的子孙繁衍,自立部落,散居各地,其中有白马部,也称为广汉羌。

词语 氐羌 [ dī qiāng ]氐羌造句

羌族是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民族群体,他们最早在甘青之交的黄河上游及渭水上游一带繁衍生息。后来他们向四方迁徙,与周围的土著民族融合,逐渐形成新的族群。其中有一支向东迁首先进入文明社会,形成炎帝族和黄帝族;一支向西南迁移,后来形成了吐蕃、苏毗、羊同及域外诸羌;还有一支则仍留居发祥地——甘青高原,由于自然条件艰苦,这一支发展缓慢,从而形成诸羌。

词语 黠羌 [ xiá qiāng ]黠羌造句

黠羌,即指狡黠的羌人。

词语 发羌 [ fā qiāng ]发羌造句

公元2世纪到7世纪位于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东南由羌人建立的国家称为发羌国。羌国的建立,也是青藏高原地区中各部落走向融合的最早事件,为后来吐蕃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基础。

词语 东羌 [ dōng qiāng ]东羌造句

东羌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ōng qiāng,意思是东汉时西羌族内徙的一支。

词语 牢羌 [ láo qiāng ]牢羌造句

牢羌是古代 西羌 部族名。《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骑都尉马贤与侯霸掩击零昌别部牢羌於安定 。”

词语 护羌 [ hù qiāng ]护羌造句

护羌(护羌) “护羌校尉”的简称。 西汉 始置,职掌 西羌 事务。 东汉 沿置, 晋惠帝 时改称 凉州 刺史。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使者填平朔,将军带护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