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全部_词典5 / 25 页
位置:

成语 调弦品竹 [ diào xián pǐn zhú ]调弦品竹造句

调弦品竹,读音tiáo xián pǐn zhú,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吹奏乐器,同“调丝品竹”。

词语 二弦 [ èr xián ]二弦造句

二弦,流行于广东潮汕、福建闽南、香港、东南亚、上海等潮汕人比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是潮州音乐和潮剧音乐的领奏乐器,琴筒木制,蒙以蛇皮,内线为丝线外线为钢线。演奏者俗称头手,指挥乐队的文畔。与二胡是二种不同的乐器。

词语 徽弦 [ huī xián ]徽弦造句

徽弦huī xián意思是挥弦。

词语 朱弦疏越 [ zhū xián shū yuè ]朱弦疏越造句

朱弦疏越,成语,读音为zhū xián shū yuè,释义为诗文质朴而有余意。出自《礼记·乐记》。

词语 二十五弦 [ èr shí wǔ xián ]二十五弦造句

二十五弦,典出《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二十五弦,古代由二十五根弦组成的一种琴瑟。后以“二十五弦”“素女弦”“五十丝”“破瑟减弦”等指悲伤的曲调,也用以泛指美妙的音乐。

词语 丝弦 [ sī xián ]丝弦造句

丝弦,指弦乐器上用以发音的丝线。亦借指弦乐器。

词语 七弦琴 [ qī xián qín ]七弦琴造句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传统弦鸣乐器。擦弦类。又称“瓦琴”、“唐琴”、“福琴”、“梧桐琴”。壮语称“趁垠”,也有人称“尼”,即“七弦”之意。流行于广西东兰、凤山、巴马等地。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

词语 朱丝弦 [ zhū sī xián ]朱丝弦造句

词语:朱丝弦 拼音:zhū sī xián 释义:亦作“朱丝弦”。1.用熟丝制的琴弦。2.借指琴瑟。 1

词语 武冈丝弦 [ wǔ gāng sī xián ]武冈丝弦造句

武冈丝弦,已有四百多年的演唱历史。是在元杂剧、南曲、小令、江南丝竹音乐的基础上,经朱王府的乐师、歌妓吸收武冈、邵阳一带的民歌、小调加工而成的。主要流传于以武冈为中心的邵阳、隆回、洞口、城步、新宁等地,是湖南曲艺的一个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1956年,邵阳市行署文教科组织普查队伍,对传统曲艺进行深入发掘、整理,编印了《武冈丝弦音乐》。2006年,武冈丝弦成功申报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5月,“武冈丝弦”列入全国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词语 七弦古琴 [ qī xián gǔ qín ]七弦古琴造句

琴,是一种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文化内涵的乐器。仅从琴形而言,就可说是通身是韵。古琴的来源无从稽考,不过上古时期中华文明之初的各个氏族领袖都与琴的创始传说有关,《琴操》记载:“伏羲作琴。”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东汉应劭《风俗通》记载:“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汉代桓谭《新论》中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虞舜改为五弦,武王改为七弦。” 故有“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中华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