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jiāo]郊的词组

郊,左边一个“交”,右边一个耳道旁“”,意识是指城市周围的地区。一般组词郊外,郊区。

汉字 [zhèng]郑的词组

郑,zhèng,从奠(关,关口、要塞)从邑(阝fu),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新郑县一带。周厉王子友所封。周宣王弟郑桓公邑。从邑奠声。宗周之灭,郑徙潧洧之上,今新郑是也。属左右结构汉字,基本字义是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郑也是中国的一个姓。

汉字 [jiàng,xiáng]降的词组

基本字义汉字:降降字骨刻文演变: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降#jiàng. 做姓氏时读#jiàng【释义】①落下,跟“ 升” 相对:降落|降雪|降温。②使落下;使从高往低:降级|降价|降职。③作为"姓"使用,山西有此姓。目前内蒙古,北京都有"降"家族存在.【降低】 #jiàngdī 下降;使下降:降低价格处理。〖例句〗天气预报说,有冷空气南下,明后天的气温将大幅度下降。【降临】#jiànglín 来到。〖例句〗他从没想到过,破产的灾难会降临到他的头上。【书写笔画】竖折撇折捺横折竖

汉字 [lòu]陋的词组

陋lòu(1) ㄌㄡˋ(2) 丑的,粗劣,不文明的:丑~。粗~。~俗。(3) 狭小,简略:~室。简~。因~就简。~巷簟瓢(形容家境贫寒,生活清苦)。(4) 见识小:浅~。孤~寡闻。(5) 轻视:~今而荣古。(6) 郑码:YZLO,U:964B,GBK:C2AA(7)五笔:bgmn 笔画数:8,部首:阝,笔顺编号:52125345

汉字 [shǎn]陕的词组

陕,拼音:shǎn,注音:ㄕㄢˇ。(1) 古地名。西周陕邑,在今河南省陕县 [Shaan ,ancient place name]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公羊传》(2) 中国陕西省的简称 [short for Shaanxi province]陕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今陕县(河南省三门峡市)张汴塬一带古称陕塬,当时的陕西就是陕塬以西的泾渭平原。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设陕西路。取全称中的“陕”字作为简称。现在“陕”作为一个姓氏。又因辖区春秋时为秦国地,故又简称“秦”。

汉字 [mò]陌的词组

【释义】①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田间小路:阡陌、陌上、陌头(路边)、陌路 ②生疏、不熟悉:陌生、形同陌路

汉字 [láng,làng]郎的词组

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衍成“娘”。“郎”就代表丈夫了。李白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义山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一万丛”,花间词中有“问郎花好侬颜好”。

汉字 [yù]郁的词组

郁,yù,有草木茂密之意,又表示忧愁。姓氏,郁氏在宋版百家姓一书中列为第一百八十一。

汉字 [xiàn]限的词组

限在金文中是会意字,左边像山丘,右边像人眼,合起来表示视线被高山所阻挡。在篆文中是形声字,阝(阜)为形,艮为声。限本意是阻隔、阻挡。又特制起阻挡作用的门槛。又由阻隔引申为限定、限制,还引申用作名词,指限定的范围,也引申为权限。用作哲学名词,则可归结为:用于“限制”、”区分“的范畴。

汉字 [xíng]郉的词组

郉是一个笔画数为8的汉字,读Xing,指周代诸侯国之一。

汉字 [zhì]郅的词组

郅, zhì ,最,极:郅治(治理得极好),郅隆(昌盛)。

汉字 [hòu]郈的词组

郈,读作: hòu。汉字指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东平县。也是中国姓氏。

汉字 [yùn]郓的词组

郓是一个汉字,特指地名,在中国山东省。

汉字 [shī]邿的词组

邿的拼音是shī,部外笔画是6

汉字 [chéng]郕的词组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濮阳范县一带,春秋经鲁庄公八年(公元前六八六年):春,王正月,师次于郎(微山湖水域),以俟陈人蔡人,甲午治兵,夏,师及齐师围郕(河南范县)郕降于齐师。晋杜预注云:二国同讨,而齐独纳郕。2.古邑名,在今河南省濮阳范县、山东省宁阳县东北一带。3.姓。周文王第五子郕叔武之所封。或言武王封季戴于此。其地在濮州(今濮阳地区)雷泽北三十里,以国故城是也,其后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汉字 [kuài]郐的词组

周武王灭商纣后,将祝融的后代封到郐(今河南密县),后建立了郐国。到春秋时期的周平王二年(鲁孝公二十六年,郑武公二年,公元前769年),郐国被郑武公所灭。 郐国被郑国吞并后,其君的后代中有人就用原国名“郐”作为自己的姓氏,称郐氏;也有人因失国而去掉“邑”偏旁,用“会”字作为姓氏,称会氏。

汉字 [guī]邽的词组

拼音: guī笔画数:8部首:阝五笔86/98:FFBH,郑码:BBY笔顺编号:12112152仓颉:GGNL,四角号码:47127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0BD,GBK:DF9姓氏:邽 属于小姓。古县名。本邽戎地,在今甘肃天水市。公元前688 年秦武公取其地,置邽县,后改为上邽县。公元前221,秦始皇置三十六郡时,上邽是陇西郡中一县。汉武帝时,置天水郡,上邽是其中一县,区划是今天水市区西南。北魏时因避道武帝珪讳,改名上封;隋大业初复名上邽。处渭水上游,又当陇山外围,汉唐之间为秦陇地区交通中心和军事重镇,晋以后常为秦州治所。唐代安史之乱后地属吐蕃,大中时收复,改为镇。在中国陕西省渭南市。今为下邽镇,“下邽”今写做“下吉”,音读作“ji”。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北部。战国时秦置县,治今陕西省渭南市东北。其后屡有废置,元初并入渭南县。西魏时,曾为延寿郡治所。下邽镇为交通要道,自古以来为渭北军事重镇。勤劳智慧的下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邽民风淳朴,人才辈出。因唐朝名将张仁愿、大诗人白居易、宋朝名相寇准或出生于此,或在此地生活过,素有“三贤故里”之称。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屈武(1898-1992)、原陕西省人大副主任李连壁,也分别出生于下吉西关和见庄村。名胜古迹有慧照寺(晋)、塔(宋)、秦汉下邽县城遗址、景贤书院遗址等。

汉字 [duò]陊的词组

陊,读duò,是汉字,解释为崩塌。

汉字 [gāi,hái]郂的词组

郂读作gāi时,释义为古乡名;读作hái时,释义为古邑名。其部首为阝,部外笔画是6,总笔画是8。

汉字 [yán]郔的词组

郔,读音是yán,解释为古地名,中国春秋时郑地,在今河南省郑州市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