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全部_词典1 / 3 页
位置:

词语 羌族舞蹈 [ qiāng zú wǔ dǎo ]羌族舞蹈造句

羌族普遍信仰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的原始宗教,他们在祭祀时以舞蹈娱神。在各种类型的祭祀舞蹈中又都以巫为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统归为巫舞。

成语 羌无故实 [ qiāng wú gù shí ]羌无故实造句

羌无故实,成语,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口序》,指不用典故或没有出处。

词语 羌笛 [ qiāng dí ]羌笛造句

羌笛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坝藏羌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羌笛两管数孔(以前五孔,现在多为六孔,)用当地高山上生长的油竹制成,竹节长、管身较细,生长在海拔3500-4000米的地方。双管并排用线缠绕连结在一起。终身全长13 ~19 厘米,管口直径2 厘米左右,笛管上端装有4 厘米长的竹制吹嘴。吹嘴正面用刀削平,并在上端约3 厘米处,用刀切开一薄片作为簧片。羌笛主要用于独奏,有十余首古老的曲牌,乐曲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是传达羌族人的思念向往之情。

词语 青堂羌 [ qīng táng qiāng ]青堂羌造句

词语解释 古代少数民族名。 吐蕃 的一支。 宋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 青堂羌 ,善锻甲,铁色青黑,莹彻可鉴毛发。” 宋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 青党羌 ,本 吐蕃 别族, 唐 末,蕃将 尚恐热 作乱,率众归中国,境内离散。”

词语 西羌 [ xī qiāng ]西羌造句

西羌出自三苗,是羌族的别支,三代以后居于河西、赐支河和湟河之间。战国时,羌族兴盛,有蓖中种(即越锚羌)、白马种(即广汉羌)和参良种(即武都羌)等等。

词语 参狼羌 [ cān láng qiāng ]参狼羌造句

古羌人的一支 。主要分布在今甘肃省南部武都地区,尤其是白龙江一带。白龙江古称羌水,以其上源有参狼谷而得名,陇西地区亦有其种。史称“参狼羌在武都胜兵数千人”,人口必有数万。因在武都,又称“武都羌”或“参狼种武都羌”。由于与白马羌分布交错,关系密切,故有称之为“广汉塞外参狼种羌”或“武都塞上白马羌”的。

词语 广汉羌 [ guǎng hàn qiāng ]广汉羌造句

汉羌(广汉羌) 羌族的一支,居古 广汉 地。《后汉书·西羌传·羌无戈爰剑》:“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氂牛种 , 越巂羌是也;或为白马种 , 广汉羌是也。” 早在战国初年,秦献公出兵攻掠羌地,酋长卬避秦兵,率部众向南方迁徙,与青海诸羌隔绝。后来卬的子孙繁衍,自立部落,散居各地,其中有白马部,也称为广汉羌。

词语 羌戎 [ qiāng róng ]羌戎造句

拼音qiānɡrónɡ羌:qiāng中国古代西部的民族,如:羌笛。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羌族。戎róng古代兵器的总称。军队,军事:兵戎。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戎装。戎马:古代称兵车。羌戎泛指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汉扬雄《长杨赋》:“其后熏鬻作虐,东夷横畔,羌戎睚眥,闽越相乱。”唐王昌龄《箜篌引》:“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南岸羌戎讴。”

词语 氐羌 [ dī qiāng ]氐羌造句

羌族是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民族群体,他们最早在甘青之交的黄河上游及渭水上游一带繁衍生息。后来他们向四方迁徙,与周围的土著民族融合,逐渐形成新的族群。其中有一支向东迁首先进入文明社会,形成炎帝族和黄帝族;一支向西南迁移,后来形成了吐蕃、苏毗、羊同及域外诸羌;还有一支则仍留居发祥地——甘青高原,由于自然条件艰苦,这一支发展缓慢,从而形成诸羌。

词语 黠羌 [ xiá qiāng ]黠羌造句

黠羌,即指狡黠的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