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ABC_论在结尾_词典1 / 9 页
位置:

词语 一元论 [ yī yuán lùn ]一元论造句

一元论(Monism)是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源的马原哲学学说,是本体论的分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中,只有唯物辩证法的一元论才科学地论证和全面地贯彻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

词语 一神论 [ yī shén lùn ]一神论造句

一神论,认为只存在一个神的信仰,它同多神论不同。最早的一神论起源自公元前14世纪的埃及阿肯那顿统治时期。一神论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特点。它们都将“上帝”看做是世界的惟一创造者,并且是仁慈的神圣的至善者,管理并插手人类的活动。犹太教中的一神论起源于古以色列,它将耶和华作为惟一的崇拜对象,并排斥任何别的种族和国家的神,起初并不否认他们的存在。伊斯兰教明确指出只有一个永恒的、自生的、无可比拟的神,而基督教则认为惟一的上帝体现在神圣的三位一体中。

词语 符号论 [ fú hào lùn ]符号论造句

符号论亦称“象形文字论”。唯心主义流派之一。以19世纪德国自然科学家赫尔姆霍茨为主要代表。这一流派认为,人的感觉、映象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而是一些同客观实在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的记号、符号或象形文字。赫尔姆霍茨说:“我曾把感觉叫做外部现象的符号,并且我否认感觉和它们所代表的物之间有任何的相似之处。”俄国的普列汉诺夫也曾说:“我们的感觉是把现实世界所发生的事情告诉我们的象形文字。”符号论者把感觉、映象只看作是物的符号,而与物毫无相似的地方,否定感觉、映象的客观物质基础,从而从根本上否定了客观事物的存在。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不可知论,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泥坑。与此相反,唯物主义反映论把感觉、印象看作是客...

词语 性善论 [ xìng shàn lùn ]性善论造句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但后人对孟子的“性善论”有所误解,经常把孟子“性善论”理解成“向善论”或者“本善论”,这都是错误的。目前很多哲学家都已正名,孟子提出的是“性善论”。

词语 认识论 [ rèn shi lùn ]认识论造句

认识论(epistemology)即个体的知识观,也即个体对知识和知识获得所持有的信念,主要包括有关知识结构和知识本质的信念和有关知识来源和知识判断的信念,以及这些信念在个体知识建构和知识获得过程的调节和影响作用,长久以来一直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心理学领域中对认识论所进行的研究相对较短,其最早可以追溯到皮亚杰。

词语 元气论 [ yuán qì lùn ]元气论造句

元气论,中国古人关于构成生命与自然的基本物质观念。始见于先秦哲学著作《鹖冠子》。元是开始的意思,也就是说元气是万事万物的根源。元气论是最重要的中国传统宇宙观之一,其发源早,流传长久,影响广泛而深入。自上古产生气论思想之后,历经汉唐宋元明清各代而长久不衰。而且经历代思想家对元气论不断发挥引申,使得元气论思想内容不断丰富,日趋严密。元气论宇宙观的思想内容,既可以反映出其哲学立场,也可以显示出其思维水平。事实上,元气论宇宙观不仅具有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而且渗透到了中国古代科学认识的诸多领域,成为中国古代说明理解各种自然现象的思想工具。 先秦和西汉时期有不少涉气的著作 如《 老子》、《列子》、《庄子》...

词语 人性论 [ rén xìng lùn ]人性论造句

关于人的共同本质的理论。通常指撇开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去解释人的共同本质的观点或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即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性无善恶论等学说,而将其整合到一起即完整了,四种学说终极目标全是促进和谐,人性在自然属性中本无善恶,犹如白纸;人性在社会属性中逐渐形成善恶一体两面,性善论乃人性优点,性恶论乃人性缺点。

词语 拟人论 [ nǐ rén lùn ]拟人论造句

拟人论研究将人类(或称“智慧体”)的形态、外观、特征、情感、性格特质套用到非人类的生物、物品、自然或超自然现象(或称“非智慧体”)。拟人论常出现在对动物、自然力量或是所谓“命运的主宰”之描述或理解上。拟人论又称拟人观。以人的能力、行为或经验的术语来解释动物或非生物的有关特性。在比较心理学史上曾占一定地位。该理论源于达尔文的人猿同祖的结论,继而由G.T.罗曼尼斯所发展,并成为动物心理学的拟人倾向,即把动物心理设想得与人一样复杂。此理论后被W.冯特和L.摩尔根提出的节约律加以纠正。

词语 企业论 [ qǐ yè lùn ]企业论造句

企业论,从整个社会考察企业这一经济实体,解释权益性质并指导有关经济业务处理的一种权益理论。企业论比实体论的概念还要大些。在实体论下,企业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一经济实体,它的运行主要服务于权益持有人;而在企业论下,公司是一个有益于许多利益集团的社会组织。这些利益集团除了股东和债权人之外,还包括职工、客户、税务机构、管理机构和社会公从。因此,企业论的广义形式可以被认为是社会会计理论。

词语 排队论 [ pái duì lùn ]排队论造句

排队论(Queuing Theory) ,是研究系统随机聚散现象和随机服务系统工作过程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又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为运筹学的一个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