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jīng]鲸的词组

鲸,汉字,是一种大型哺乳动物。

汉字 [jǐ]鱾的词组

鱾,Girella punctata (J. E. Gray, 1835),硬骨鱼纲鲈形目鱾科鱾属的一种鱼类,又称黑铜盆。体侧扁,椭圆形;体长为体高1.8~2.1倍,背缘与腹缘皆钝圆,体高以背鳍第六鳍棘处为最高;尾柄侧扁而短,其高约与长相等。头较小,背面隆凸,两侧平坦,体长为头长3.5~3.7倍。吻钝,其长约为眼径的1.6倍。眼较小,侧位,稍偏背方,头长为眼径4.3~4.6倍。体绿褐色,各鳍灰褐色,各鳞片皆有一小黑斑点,相连形成纵条纹。

汉字 [jiāng]鳉的词组

鳉( jiāng) 字从鱼从将。“将”本义为“涂抹了肉汁的木片”,引申义为“浓厚的涂抹类调味品”。“鱼”和“将”联合起来表示“用小鱼经粉碎、腌制等工艺制成的类酱食品”。

汉字 [jiān]鳒的词组

鳒(Psettodes erumei ),亦称“大口鳒”。硬骨鱼纲,鳒科。体长椭圆形,侧扁,不对称,两眼均位于头的左侧或右侧,体长大40CM。口大,下颌稍突出。背鳍起点约在项部,远在上眼后缘的后上方。背鳍和臀鳍前部具鳍棘。有眼的一侧深褐色,无眼侧单色,左右侧线均发达。分布于东非、红海和西太平洋,中国产于南海和台湾沿海。

汉字 [jué,guì]鳜的词组

鳜guì 形声。字从鱼,从厥,厥亦声。“厥”意为“上半身憋气发力”,引申为“欠身”。“鱼”和“厥”联合起来表示“北部隆起之鱼”。本义:隆背(欠身)之鱼。

汉字 [jié]鲒的词组

古书上说的一种蚌鲒jié〈古〉称一种蚌类,体内有小蟹共生。

汉字 [jiāo]鲛的词组

鲛字本义指海中动物比武的优胜者。特指鲨鱼。古汉语词汇用鲛字组词来表示与武力争斗有关的事物或概念,如:鲛函(用鲛鱼皮所做的铠甲)鲛革(鲛鱼皮制的革)鲛鳄(鲨鱼与鳄鱼)鲛绡(鲛人织的绡)。

汉字 [jì]鲚的词组

鲚为洄游性鱼类,春、夏季由海进入江河行生殖洄游。在干支流或湖泊的缓流区产卵。卵粒具油球,受精后漂浮于水体上层孵化发育。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肥育至秋后或翌年入海。成鱼食小鱼虾。小型鱼类,但在同属中其个体最大,大者长达40厘米,重280克。为长江下游地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汉字 [jì]鲫的词组

鲫,鱼类的一种。鲫鱼(Carassius auratus),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鲫属。俗称:喜头、鲫拐子(湖北),鲫瓜子(东北),河鲫鱼(上海),月鲫仔(广东);古称鰿、鲋、寒鲋。鲫,体侧扁,稍高,体长达20cm余。背面青褐色,腹面银灰色。口端位,无须。背鳍和臀鳍具硬刺,最后一硬刺的后缘具锯齿。杂食性。生长较慢。分布广,中国各地淡水中都产;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亦产。肉细嫩,味鲜美,为重要食用鱼类和养殖对象。变种金鱼,经长期选育,形成许多品种,供观赏。

汉字 [jūn]鲪的词组

鲉形目鲉科鲪属鱼类的通称。约有90余种 ,中国有10多种。体长200

汉字 [jiān]鲣的词组

鲣(学名:Katsuwonus pelamis),又称正鲣、烟仔、小串、柴鱼、烟仔虎,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鲭亚目鲭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全球各大洋的温暖海域。身长40~70厘米。身体呈纺锤状,侧扁,背苍黑,腹白,并且有4~10条不等的浓青色纵线,嘴尖,大部分无鳞。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并且有季节性的洄游。是重要的食用鱼,多用作刺身(生鱼片)和鱼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