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shēn]籸的词组

基本释义部首:米 6划,总笔划:9 shēn, 笔顺:431234512 籸 shēn 同“糁2”。古籍解释康熙字典 《广韵》所臻切《集韵》疏臻切《韵会》疏仁切,𠀤音莘。粉滓也。一曰粥凝。 又《岁时杂记》除夕作蕡烛,以麻籸浓油如庭燎。律有元日油籸之文,今籸盆是也。《月令通考》除日送旧神,焚松柴,谓之籸盆。1

汉字 [lì]糲的词组

汉字 [zhàng]粀的词组

zhBng (1) ㄓㄤ (2) 公制长度单位(“十米”的旧译)。 (3) 郑码:UFAO,U:7C80,GBK:BB77 (4) 笔画数:9,部首:米,笔顺编号:431234134 English -------------------------------------------------------------------------------- 粀 Zh ɑ ng Metric system length unit.(" ten rices" of old translate)

汉字 [tuán]糰的词组

汉字 [fěn]粉的词组

“粉” :空气中的氮气遇到冰冷的棒冰直接凝华成冰。

汉字 [xiàn]糮的词组

糮,拼音是xiàn,总笔画是20。

汉字 [jīng]粳的词组

粳和大米相同,是稻谷的总称。有早、中、晚三季,有粘性的是糯稻,南方雨水多,适宜种植水稻。北方土地平坦,只有润泽之处适宜种植旱稻。

汉字 [nuò]糯的词组

稻的一种,米黏性大:~稻。~米(亦称“江米”)。南方称为糯米,北方称为江米。糍粑(cí ba)就是用糯米作成的一种食物;粘性的〖glutinous〗。如:糯麦(带粘性的大麦);糯粟(糯高粱);糯高粱,还有糯小米、糯玉米等。

汉字 [bā]粑的词组

粑bā 形声。字从米,从巴,巴亦声。“巴”意为“附着”、“黏着”、“匍匐”。“米”与“巴”联合起来表示“黏着在锅底的米粒硬结层”。本义:黏着在锅底的米粒硬结层。[方]∶粑粑,粮食蒸熟后捣碎做成的饼状食品 [cake]。如:糯米粑;糖粑;糍粑粑 [方]∶紧紧贴在…上 [stick to]。如:把画儿粑在墙上依恋 [be reluctant to leave]平素间多粑我的,今天一会儿就要走,莫非姨妈在哪里得罪了你吗?――《香罗帕》粑粑头[bun] [方]∶旧时妇女梳的圆髻。也叫“粑粑髻”粑bā 1.方言。饼类食物。

汉字 [róu]粈的词组

粈古同“糅”。

汉字 [huā]糀的词组

糀,huā,huB ㄏㄨㄚ, 〔~町〕;〔~坊〕分别在山口县和宫城县; 日本地名用字。

汉字 [kāng,jīng]粇的词组

粇,拼音:kāngjīng 注音:ㄎㄤㄐㄧㄥ,部首:米,部外笔画:4,总笔画:10。

汉字 [càn]粲的词组

粲(càn),形声,鲜明的样子。粲,又指中国古时的传统面点;而且在一些语言场合也有“露齿笑”的意思。

汉字 [lǐ]粴的词组

汉字 [wù]粅的词组

粅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wù ,是指粉貌。

汉字 [yuè]粵的词组

汉字 [cuì]粋的词组

粋,拼音:cuì,注音:ㄘㄨㄟˋ,释义:古同“粹”。《龙龛手鉴 · 米部》:“粋”,同“粹”。粋,见《金石文字辨异 · 去声 · 寘韵》引《北魏吊比干文》。“卒”字的异体多作“卆(zú)”。卆,见《敦煌俗字谱 · 十部》。《五经文字 · 衣部》云:“卆,作‘卆’及‘䘚(zú)’皆讹。”,又《字汇 · 十部》云:“卆,俗‘卒’字。”,又《篇海》:“卆,‘卒’字之譌。”,据此则‘卆’为‘卒’之异体无误。故而,凡“卒”形异体多作“卆”,如:“粹”作“粋”,“碎”作“砕”,“翠”作“翆”,“瘁”作“疩”,“悴”作“忰”,“倅”作“伜”,“綷”作“紣”,“啐(cuì)”作“𠯥”,“椊”作“枠”,“淬”作“㳃”等。据此则“粋”为“粹”之异体无误。

汉字 [hù]粐的词组

粐,hu,米字旁,部外笔画4,总笔画10。

汉字 [zhé]粍的词组

基本信息拼音:zhé 部首:米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五笔86:OTFN 五笔98:OEN 仓颉:FDHQU 笔顺编号:4312343115 四角号码:9291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C8D1 基本字义1. 公制长度单位(“毫米”——千分之一米的略写mm的旧译,即毫米的意思)。

汉字 [shā,chǎo]粆的词组

粆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生僻字且及其罕见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