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shé,yí]蛇的词组

蛇,she,古字为它,毒虫也。从虫从它。它本为长虫,後加虫於左旁为俗字用。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说文》会意,从虫,从它。“它”本义为“巡游之蛇”。“虫”指“爬行小动物”,“虫”与“它”联合起来表示“会摆尾游行的虫”。本义:一种会摆尾游行的虫类。

汉字 [sāo]螦的词组

螦是一个汉字,读音为sāo,解释为穴舟虫。

汉字 [shǔ]蠴的词组

蠴读音:shu 部首笔画部首:虫部外笔画:16总笔画:22五笔86:JALJ 五笔98:JALJ仓颉:LITWA笔顺编号:2512141222522112132511 四角号码:54164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834基本字义义未详。

汉字 [sī]螄的词组

汉字 [shuài]蟀的词组

蟀是一种虫。

汉字 [shì,zhē]螫的词组

毒虫或毒蛇咬刺 [sting]自后人有为蜂螫者,挪芋梗傅之则愈。——沈括《梦溪笔谈》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司马迁《史记·田儋传》又如:螫手(咬手);螫刺(扎,刺);螫毒(蜂、蝎等以尾针螫刺行毒。比喻毒害);螫噬(毒虫刺人和野兽咬人);螫虫(尾部有毒针可刺人的虫)因恼怒而加害 [do harm]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韩非子·用人》又如:螫搏(螫刺和攫取。毒害人民);螫蝎(用毒刺刺人的蝎子。比喻可怖的事或狠毒的人)

汉字 [shēng]﨡的词组

汉字 [shī]虱的词组

虱(shi)属昆虫纲、虱目(Anoplura),人虱科(Pediculidae)。为无翅小昆虫,体背腹扁平,是一种永久性体外寄生虫。也是一类无翅小型寄生昆虫的统称,分为两大群:钝角亚目(Amblycera)和丝角亚目(Ischnocera)群(亦称嚼虱或咬虱),寄生于鸟类和哺乳类;吸虱亚目(Anoplura),仅寄生于哺乳类。寄生于人体的虱有三种,即体虱(Pediculus humanus corporis)、头虱(Pediculus humanus capitis)和阴虱(Phthirus pubis)。体虱和头虱系虱属中人虱的变种,阴虱则为单独的阴虱属。三种中以体虱最为重要,它是传播流行性...

汉字 [shāng]螪的词组

螪,shāng,部首虫,部外笔画11划, 〔~何〕古书上说的一种虫。亦作“螪蚵”。

汉字 [shàn]蟮的词组

蟮,拼音shàn,部首是虫。

汉字 [suī]虽的词组

六书中的形声字,有一些字左边是部首,代表义符,而右边代表声符。例如江河二字,左边水为部首,是义符,右边为声符。宋人王圣美称之为右文,即依字的形体右边相似或基本相似,又是同音,可以假借。

汉字 [sī]蛳的词组

蛳,sī,汉字,基本字义是〔螺~〕见“螺”。

汉字 [shè]蠂的词组

蠂拼音是shè,注音是JAAS,笔画是18。

汉字 [sī]蟖的词组

蟖,拼音sī,见“蛅~”。

汉字 [shí]蚀的词组

蚀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shí。会意,从虫,从食,从人,食亦声。本义:虫等蛀伤物。蚀也有损伤、亏缺等意思。

汉字 [sī]蟴的词组

蟴 sī,部首: 虫 部首笔画: 6总笔画: 18蟴sī同“蟖”。笔画数:18;部首:虫;笔顺编号:122111343312251214

汉字 [shé]虵的词组

虵:读作yī,部首是虫,共9画,五笔86&98:JBN,笔顺编号是251214525。

汉字 [shé]蛥的词组

蛥,shé,虫部,总笔画12,〔~蚗(jué)〕蝉。

汉字 [shàn]蟺的词组

蟺,读音为shàn,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蚯蚓。

汉字 [shǔ]蜀的词组

蜀,shu,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葵尔雅释文引作桑。诗曰:蜎蜎者蠋,蒸在桑野。似作桑为长。毛传曰:蜎蜎,蠋皃。蠋,桑虫也。传言虫,许言蚕者,蜀似蚕也。“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人皇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其中一人建立了蜀国。今成都平原腹地发现的宝墩古城,是人皇兄弟之一在前2550 年建立的蜀国都城。宝墩古城被废弃的年代在前2300 年。这两个起讫年代碳14数据和本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给出的人皇在位年和黄帝在位年完全吻合。后者的年代数据是用天文回推计算独立得到的。人皇属于良渚文化。四川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玉琮应该就是三皇时代古蜀国的遗物。三皇古蜀国灭亡后,黄帝势力进入成都平原,另建了一个新的古蜀国。世代传承,屡有废立兴灭,难以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