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wén]蟁的词组

蟁读音wén,古同“蚊”。是一个笔画数为17的汉字。

汉字 [tíng]蜓的词组

蜓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见“蝘”。

汉字 [zhū]蛛的词组

蛛,指蜘蛛。见《次韵王子钦》:“蚁穿万孔萃,蛛挂千丝扰。”

汉字 [pí]螷的词组

螷是韩云词汇,解释为古书上说的一种形状狭长的蚌。

汉字 [zhè]蟅的词组

蟅,读音zhè,汉字,意为蟅虫,即“土鳖”。

汉字 [wàn]蟃的词组

蟃读音:wàn部首笔画部首:虫部外笔画:11总笔画:17五笔86:JJLC五笔98:JJLC仓颉:LIAWE笔顺编号:25121425112522154四角号码:56147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7C3基本字义1. 〔~蜒(yán)〕古书上说的一种兽。2. 螟蛉。

汉字 [mán]蛮的词组

蛮,拼音:mán,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后也有指南方汉族的意思 。字面上有粗野,凶恶,不通情理的意思。

汉字 [diāo]虭的词组

“虭”字属于虫字部,读音为“diāo”,常同“蟧”字组成词汇,属于较少使用汉字。

汉字 [biē,bié]蟞的词组

汉字,多音字,有两个读音,通常指大蚂蚁

汉字 [gé,há]蛤的词组

蛤(há gé ) (形声。从虫,合声。本义:蛤蜊) 同本义。产于浅海泥沙中,也可以人工养殖。肉可食 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韩非子·五蠹》 又如:蛤子(小蛤蜊),蛤蟹(蛤蜊与螃蟹),蛤灰(以蚌蛤壳烧成的灰),蛤像(蛤蛎的佛像),蛤蛎(即蛤蜊)。蛤蜊是一种对于可食用双瞉贝类的泛称。在中国古代,蛤、或蚌泛称具两片相等的壳的软体动物,有时特指文蛤。蛤蜊则是指生长在东南沿海中的软体动物。在山东胶东半岛部分地区以及大连部分地区将蛤字读成(ga),这是地方方言而并不是多音字。在福建地区,蛤蜊通常指泥蚶。在台湾,可食用的双瞉贝类都被泛称为蛤蜊,如文蛤、花蛤、粉蛤、竹蛤,相当于古代的蚶、车螯和花蛤。居住在海水中的,台湾闽南语称蚶仔(hamma),主要是指文蛤。居住在淡水中的,台湾闽南语称蜊仔((lâ-á),或蚬,通常是指河蚬。双壳类通常栖于浅海、淡水或河海交界的砂质或泥质的水底。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另一个读音为“ha(阳平)”,用于“蛤蟆”一词。近来也兴起了用“蛤”来表示“哈”“的意象。

汉字 [jiāo]蛟的词组

关于蛟的说法有三种说法:1.龙族中龙的前身,“走蛟”是蛇修炼数百年后化为蛟,蛟住江河湖池,而龙归大海,二者不同。2.鳞甲为龙的一个进化过程。鳞甲者(例如蛇,鳄,鱼,龟等等)吸收500年天地精华后,成为蛟龙(此时蛟龙因刚成龙形神通不显,无法潜回大海或者飞翔天空。只能栖息在江河湖泊之中,故而常被人们目击,为人所知。蛟头有角,角是直而短,没有分岔。有四足,每足有四只爪),再过500年历经雷劫吞珠化龙。3.通"鲛",意为居住在海中的人,谓之"鲛人"。

汉字 [xiāo]蟏的词组

蟏是一个汉字,读音为xiāo,解释为蜘蛛的一种,腿很长,结网成车轮状。。

汉字 [jiāng]螿的词组

“螿”字属于虫字部一族,属于上下结构的字,读作“jiāng”,现代汉语中已很少能用到此字。

汉字 [yán]蜒的词组

【名】(形声。从虫,延声。本义:蜒蚰,虫名)同本义,又名“蛞蝓”、“鼻涕虫”〖slug〗。蛞蝓科。形似去壳蜗牛,有两对触角,身体分泌粘液,爬行后常留下银白色的条痕。是农作物的害虫。如:蚰蜒(节肢动物,像蜈蚣而略小)【动】蜿蜒,龙蛇爬行〖wriggle〗南有炎火千里,蝮蛇蜒只。——《楚辞》又如:蜒蜒(龙蛇之类曲折爬行的样子);蜒蜿(蜿蜒。龙蛇曲折爬行的样子)

汉字 [xiāo]蟂的词组

蟂,古书上说的水獭一类的动物,传说中的一种动物。

汉字 [zhé]蛰的词组

蛰,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入~。惊~。~伏。~虫。

汉字 [dì]螮的词组

〔~蝀(dōng)〕a.虹,如“~~之气见,君子尚不敢指。”b.借指桥,如“横驾三天白~~。” 螮 dì dìdòng [rainbow] 虹的别名。借指桥。比喻才气横溢

汉字 [jiàn,chán]螹的词组

螹,〔~胡〕同“獑猢”,一种猿类动物,如“~~豰蛫,栖息乎其间。”

汉字 [yǐn]螾的词组

螾,汉语词语,读音yǐn。螾音引 。 螾,土精,大五六围,长十馀丈。

汉字 [qú]蟝的词组

蟝读音:qú部首笔画部首:虫部外笔画:11总笔画:17五笔86:JIAS五笔98:JIAS仓颉:LIESD笔顺编号:25121444115151234 四角号码:51194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7DD基本字义古同“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