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biē]鳖的词组

俗称“甲鱼”、“水鱼”、“团鱼”、“王八”等。鳖为爬行类两栖动物,习性几乎和鱼相同,差别在于它用肺呼吸而不用鳃呼吸。鳖的躯体近似圆形,背部是由骨骼构成的甲,中央稍隆起,外面披一层革质皮,胸部由骨片和软骨构成;四肢粗短有力,趾间有蹼;颈粗长,富有伸缩性,头较小,与颈的粗细相仿,可随时把头和颈缩进壳体内;口较大,有骨质牙,两颌有力善咬,是觅食和自卫的武器,背甲、头、颈皆呈泥褐色,腹色白中透绿。鳖的分布范围非常广,除西部少数地区外,黑龙江、松花江、辽河、滦河、黄河及长江的干流和支流、钱塘江、闽江和珠江水系,以及某些湖泊、水库、野塘等都有它们的踪迹,尤以长江中下游为最多。鳖是肉食性爬行动物,有时也吃素...

汉字 [yōng]鳙的词组

鳙,产于江湖,似鲢而黑,头甚大。俗呼黑鲢,又称鲢胖头。英文名:Bighead , Bighead carp 。 鳙鱼体侧扁,头极肥大。口大,端位,下颌稍向上倾斜。鳃耙细密呈页状,但不联合。胸鳍长,末端远超过腹鳍基部。体侧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两侧杂有许多浅黄色及黑色的不规则小斑点。 鳙喜欢生活于静水的中上层,动作较迟缓,不喜跳跃。以浮游动物为主食,亦食一些藻类。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此鱼。鳙,亦称“花鲢”、“胖头鱼”。鲤科。体侧扁较高,体长大1m余。背面暗黑色,具小黑斑。头大,口中等大,眼下侧位。腹面从腹鳍至肛门具肉棱,胸鳍末端伸越腹鳍基底。咽齿齿冠光滑无纹。栖息水的中上层,以浮游...

汉字 [mǐn]鳘的词组

这是一个汉字,〔~鱼〕海鱼名,即鮸鱼的通称。2.鳕鱼的俗名。

汉字 [lín]鳞的词组

鳞是一个汉字,意思为鱼类、爬行类和少数哺乳类身体表面以及鸟类局部区域所覆的一类皮肤衍生物。

汉字 [jué,guì]鳜的词组

鳜guì 形声。字从鱼,从厥,厥亦声。“厥”意为“上半身憋气发力”,引申为“欠身”。“鱼”和“厥”联合起来表示“北部隆起之鱼”。本义:隆背(欠身)之鱼。

汉字 [zūn]鳟的词组

鳟鱼(Salmo playtcephalus)属鲑目,鲑科,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垂钓鱼和食用鱼,全世界大约也只有10种左右。栖息于江河流速较缓的水域或湖泊。为杂食性鱼类。

汉字 [lú]鲈的词组

鲈(学名:Perca fluviatilis),又称河鲈,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鲈亚目河鲈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北部和西伯利亚的淡水流域,体长25-60厘米,重量4-7公斤。生活在各种栖地,在黄昏及清晨觅食。

汉字 [fù]鲋的词组

鲋是一个汉语字,基本意思是鲫鱼。

汉字 [bà]鲅的词组

鲅(bà),Scomberomorus niphonius (Cuvier, 1831) ,又称马鲛。脊椎动物,鱼纲,鲭科鲅属的一属鱼类的统称。又称蓝点马鲛。体长而侧扁,长约1米,体重达4.5公斤以上。体银灰色,具有暗色横纹或斑点。侧线呈波浪形。吻尖突,口大,斜裂。牙侧扁,尖利,上、下颌各有1行。鳞细小或退化。背鳍2个,第2背鳍及臀鳍后部各具有7~9个小鳍。尾柄细而有力。尾鳍叉形。为上中层中型海产经济鱼类,常结群作远程生殖洄游。性凶猛,游泳敏捷迅速。常成群追捕小鱼和虾等。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以东海、黄海、渤海较多。肉可供鲜食或制成干品、罐头食品,肝是制造鱼肝油的原料。

汉字 [shàn]鳝的词组

鳝鱼,通常指黄鳝。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食用鳝鱼之后要喝少许烧酒,有助于消化。

汉字 [yóu]鲉的词组

鲉,英文名:scorpion fish 亦译鲉鱼。 鲉科(Scorpaenidae),特别是鲉属(Scorpaena)多种底栖海鱼的统称。广布於温带和热带水域,一般生活于岩礁间,因而有时也称岩鱼。

汉字 [hòu]鲎的词组

鲎,音[hòu],sb(horseshoe crab),属于肢口纲(Merostomata)剑尾目(Xiphosura)的海生节肢动物,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质甲壳,有四只眼睛,其中两只是复眼,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只用来感知亮度,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虽然鲎可以背朝下拍动鳃片以推进身体游泳,但通常将身体弯成弓形,钻入泥中,然后用尾剑和最後一对步足推动身体前进。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

汉字 [nián]鲇的词组

鲇,catfish (nián)或称鲶鱼、猫鱼。鮎形目(Siluriformes)鱼类的统称。青鲇鱼,地方名:鲐巴鱼、青花鱼、油胴鱼、鲭鱼、青条鱼。 形态特征: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150~400克。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眼大位高,

汉字 [tái]鲐的词组

鲐。也称鲭、油筒鱼、青花鱼chubmackerel。见干大多数暖海区的小型鲭科鱼(Pneumalopphorusgre×)。背青腹白。体侧上部有深蓝色波状条纹。生活在海中。黄海、渤海盛产。如:鲐文徵鱼样的斑纹)代称老年人oldman。如:鲐颜倦迈的容颜)。鲐稚倦幼)。鲐叟倦人)。鲐背(背上生鲐鱼般的斑纹)鲐,身体呈纺锤形、背青蓝色,头顶浅黑色,生活在海中,为中上层洄游性鱼类。供食用,肝可制鱼肝鱼。亦称“鲐巴鱼”、“鲭”、“油筒鱼”、“青花鱼”。

汉字 [bào]鲍的词组

中国汉字,一般指鱼类和姓氏。

汉字 [hé,gě]鲄的词组

汉字 [bà,bó]鲌的词组

硬骨鱼纲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erinae)鱼类的统称,又名白鱼。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型经济鱼类。在中国分布很广,除西北高原外,各江、河、湖泊都有,也见于苏联及朝鲜,图们江与鸭绿江无。

汉字 [píng]鲆的词组

鲆(Bothidae;Citharidae;lefteye flounders) 硬骨鱼纲鲆科、棘鲆科鱼类的统称。比目鱼的一类。包括棘鲆科的棘鲆亚科、牙。..如:三斑双线鲆、大斑鳒鲆、纤羊舌鲆、矛状左鲆、中间角鲆、青缨鲆、长鳍短额鲆、圆鳞鲆及豹鲆等。体侧扁,不对称,两眼都在头的左侧,最大体长1M左右。口前位,下颌多少突出。前鳃盖骨边缘游离。有眼的一侧暗灰色或具斑块,无眼的一侧白色。种类繁多,广布于热带和温带海洋,中国沿海均有分布。鲆类在中国南海属种最多,北方较少。常见的又牙鲆、大菱鲆、花鲆(Tephrinectes sinensis)、斑鲆(Pseudorhombus arsius)和桂皮斑鲆(P.cinnamomeus)等。供鲜食或制罐和咸干品;肝可制鱼肝油。

汉字 [zhǎ,zhà]鲊的词组

鲊:zhǎ部首笔画部首:鱼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3五笔86:QGTF 五笔98:QGTF 仓颉:NMOS笔顺编号:3525121131211 四角号码:2831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C8A字形结构繁体字:鮓汉字首尾分解:鱼乍 汉字部件分解:鱼乍笔顺读写:撇折竖折横竖横横撇横竖横横基本字义1. 一种用盐和红曲腌的鱼:“江南人好作盘游饭,~脯脍炙,无有不埋在饭中”。2. 用米粉、面粉等加盐和其他作料拌制的切碎的菜,可以贮存:茄子~。扁豆~。

汉字 [dāo]鱽的词组

鱽鱽dāo<名>即刀鲚 [coilia ectenes]。鲚属的一种鱼,体侧扁,尾部延长,银白色,口大,端位,春夏集群溯河产卵,产卵后返回海中ㄉㄠˉ〔~鱼〕古时指“鲚鱼”。现指两种鱼:一种为“带鱼”,另一种为“凤尾鱼”(亦作“刀鱼”)。